本文轉載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:http://www.100ec.cn/detail--6052975.html
(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訊)京東引發的電商價格大戰如火如荼,蘇寧國美線下店也宣布加入“血拼”。不過家電行業暫時作壁上觀。16日,家電板塊微跌0.07%,個股漲跌互現但幅度有限。業內人士分析,電商大戰長期來說將形成強者更強、弱者更弱的“馬太效應”,家電龍頭企業有實力將自建渠道,小家電企業則被迫削減利潤。
電商大戰火熱家電股反應冷清
電商大戰15日開打,多家企業宣布參戰。折扣、直降、特價等字樣充斥各大網商頁面。15日中午京東大家電發布的微博稱,“大家電品類總銷售額超過2億”。
隨著電商大戰的推進,實體店也開始卷入其中。15日17時24分,蘇寧發布微博表示,蘇寧17日起將在全國范圍1700家門店同步啟動“全國惠戰”,拉開今年最大規模促銷的帷幕。隨后,國美也發布微博稱,“本周五起,國美電器全國1700多家門店調整價格,直破網價!全線產品低于京東,歡迎消費者現場比價!如果高于網上價格,門店及時調價,保證價格更低!”
與電商大戰如火如荼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資本市場上家電行業的冷淡反應。據中投證券行情軟件顯示,電器板塊15日微跌0.66%。而截止到16日收盤,家電板塊微跌0.07%,個股漲跌互現,其中格力電器漲1.61%、海信電器跌1.06%、美的電器跌1.98%、TCL集團跌0.53%。
西南證券家電行業分析師李輝表示,除15日早盤投資者稍微有點恐慌情緒之外,這段時間以來整個行情都是趨于平穩的。電商大戰的戰火似乎并未燒至家電行業。
“電商大戰”實為“忽悠” 價格戰不會持續太久
經過一天的體驗,消費者紛紛質疑“電商大戰”實為“忽悠”。記者在網上收集的相關信息顯示,提前悄悄漲價、降價商品數量少、降價幅度低、網頁難打開、商品普遍缺貨成為消費者質疑的主要原因。
新浪網的一項調查顯示,截至16日下午16時,31164人認為京東蘇寧國美三家價格大戰為“宣傳噱頭”,占比超過50%,5738人認為“貨真價實”,只占9.3%。
有業內人士表示,實體店的加入也是炒作的手段。事實上,家電廠商已經分為線上、線下兩個部分進行供貨,即使同一個產品,線上線下的型號也是不一樣的。所謂的線上線下一個價,或許只會局限小部分產品上。京東劉強東15日在微博上也表示“所有大家電品類加起來只占京東所有品類的1%”。
專家認為,持續的擴張和激烈的業內競爭已繃緊電商的資金鏈,這場價格戰不會持續太久。緯創投分析師張胤表示,價格戰凸顯了電子商務行業沒有合理的商業模式,無底線的低價并不是一個可以持續的手段,遲早要回歸追求利潤的商業本質。
蘇寧電器2012年上半年業績快報顯示,蘇寧電器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近三成。國美則在7月公告稱,預期集團在2012年上半年將錄得凈虧損。劉強東此前在微博上表示,京東商城2012年上半年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20%,但凈利潤仍為負。
家電行業暫作壁上觀 未來或加劇“兩極分化”
盡管各方吵得熱鬧,家電廠商卻似乎成為局外人。TCL、康佳等家電廠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,事件比較敏感,不方便發表評論。
針對家電行業股價的冷淡反應。西南證券家電行業分析師李輝認為,打“價格戰”主要局限在電商渠道范圍,而線上的家電銷售額只占整個家電銷售額的極小部分。數據顯示,家電網購銷售額將突破1000億元,但整個家電行業銷售額已經超過萬億。此外,國內主流家電廠商在網上銷售的產品型號有限,因此電商大戰對與家電行業的影響有限。
但是,此次電商大戰已“燒到”實體店,家電行業會否卷入成為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。
多名行業分析師認為,九十年代中國彩電行業有過一次慘烈的“價格大戰”,經受過慘痛教訓的家電廠商對“價格戰”心有余悸。銀河證券家電分析師袁浩然認為,家電企業都是有底線的,價格不能偏離太多。事實上在此次電商促銷的產品中,龍頭企業如格力、美的、海信等企業的產品也非常少。
長期來看,電商大戰將使得家電行業“兩極分化”的格局更加明顯。李輝表示,家電行業同質化競爭的結構已經大有改變,龍頭企業在渠道結構、品牌結構、產品定位上都有較大差距,“價格戰”很難再打起來。即使電商行業價格大戰愈演愈烈,適應多層次渠道市場,具有較強議價能力的龍頭企業甚至能夠強者愈強。
袁浩然表示,黑色家電行業集中度較低,黑電企業的議價能力較低,受渠道商價格戰的影響將更大。
專家認為,電商價格戰中,最終受害的將是市場上的消費者。電商價格的下降,很有可能伴隨著產品服務和質量的下降。同時,電商大戰中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情況,將會引發整個行業風險的爆發。(來源:新華08網)
本文轉載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:http://www.100ec.cn/detail--6052975.html
|